POCT特殊价值
尽管POCT的提法在90年代才开始出现,实际上在70年代,随着重症监护医学的发展,对于POCT的需求就出现了。止凝血检验中,临床医生对快速报告与结果可靠的要求迫切,急诊或者围手术期出血时,实验室的平均周转时间(TAT)大约在45-90min,一般标准化实验室的时间大约比POCT长1.5h。POCT和实验室检测凝血机能时,标本处理和准备方式是有明显差别的。POCT操作简便而且能够快速检出结果,因此,这种需求为POCT在止凝血检验中的应用打开了大门。POCT测定不需要血样送检,无需等待报告,可以很快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。实验室只对急诊和危急值才电话回报,多数是上传到医院信息系统由医生自己查阅。POCT节省的时间可以产生一些无形价值,特别是在监护室和手术室中,手术时间的长短,处置的多少,时间往往意味着节约就医成本,而且在止血血栓检验中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输血,优势明显。
从信息的价值上说,检验结果虽然多数是量化指标,但是对于临床诊断而言,往往归结到“是”与“否”的性质问题,也就是说下一步如何做,即临床决策。难于决策不仅对患者是危害,也令医生面对病痛中的患者无奈。如果不用标本送检,在初步具备临床判断时即可展开检测,将帮助临床医生,也体现了测试在减少临床决策不确定性中的重要价值。
当POCT的价值终体现在它与疾病诊断、管理和预后的临床相关性上的时候,我们对POCT的态度可能会变成一种需求。比如标准化比值(INR)测定,INR反映了止血功能减弱,直接用于华法林剂量调整。POCT将单纯INR检测从医院中繁冗的程序操作中解脱出来,减少了等待实验室报告的时间,也缩短了通知患者进行剂量调整的周期,大大方便了患者就医,而且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,能够确保用药安全,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。如果说INR还不够紧急,那么术中出血监测的APTT和总体凝血机能评估足显重要了,POCT的床边便利将临床程序流畅的连贯下来,为专科医生所喜闻乐见。然而,血液学专家往往倾向于依赖传统指标,POCT不被视为准确评估止血状态的有效工具;一些医学检验学者也对POCT在临床科室使用存在疑虑;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。